[彩礼相关] 民法典遇到骗婚骗彩礼怎么解决

分类:婚姻法规  发布时间:2020-12-29  热度: 1226
       一、民法典遇到骗婚骗彩礼怎么解决

       彩礼的给付是以缔结婚姻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对方以骗婚的目的骗取彩礼的,男方是有权要求女方退还彩礼的。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二、骗婚的认定

       婚姻诈骗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诈骗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

       从刑法条文本身的规定看,没有将婚姻关系规定为诈骗犯罪是否成立的必然条件。也就是说作为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并非排除在诈骗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之外。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的规定包含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及特殊主体身份,比如职务犯罪中的犯罪主体规定等等。

       在诈骗犯罪中,将诈骗犯罪的主体进行限制没有法律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夫妻或近亲属间的故意伤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处理上考虑双方的特殊关系,与在社会上作案予以区别对待。婚姻关系并非是免责条件,如果因为有婚姻关系,就把诈骗犯罪的主体要求为非婚姻关系的双方主体,显然违背了刑法关于诈骗罪为一般主体的规定。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处理以婚姻骗财的案件,区别不道德婚姻还是诈骗犯罪,小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判断。

       第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第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第四,案发后,参考被害人的态度,司法机关可以考虑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以达到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小编对此问题的回答如上,通过上述介绍可知,骗婚其实是属于一种诈骗的行为,在骗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不属于结婚。如果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可以认定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结婚。

来源:华律

查看更多内容

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3878878@QQ.com

推荐会员

  • 未婚 技术人员 5~8千 联系Ta

    包子

    26岁 172cm 河源高新区
  • 离异 管理 5~8千 联系Ta

    槐树

    40岁 172cm 河源源城区
  • 未婚 师傅/操作工 5~8千 联系Ta

    陈权辉

    39岁 160cm 河源源城区
  • 未婚 教师 5~8千 联系Ta

    淑淑

    26岁 170cm 福州
  • 离异 其他 8千~1万 联系Ta

    万家灯火

    40岁 175cm 河源高新区
  • 离异 其他 5~8千 联系Ta

    高悦棋

    52岁 155cm 河源
  • 未婚 工程师 8千~1万 联系Ta

    阿宏

    29岁 173cm 河源源城区
  • 未婚 自由职业者 不限/不固定 联系Ta

    欧阳

    30岁 175cm 河源源城区
  • 微信扫码,进入手机版
  • 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
  • 返回
    顶部